《竹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竹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丰子恺及其散文作品和漫画。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风格差异。
过程和方法:1、体会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趣,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请学生谈谈感受。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对于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个夏夜有意思吗?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四、拓展欣赏,感悟体会
名家评论:
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朱自清
出示丰子恺的几幅漫画作品,请学生以画中主人公的口吻说一说图画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比较丰子恺散文和漫画的相似点。
如:大量的内容取材于儿童生活;文字简练(构图简单),内涵丰富;形神兼备等等。
五、深入阅读,感受绘画美
人们常把丰子恺的作品比作一对孪生姐妹,本文中同样融入了绘画艺术的技巧,
例如: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评析:“弥漫”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了美感。
绘画艺术由光线、色彩、线条等多个因素构成,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绘画艺术美?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
……
六、课堂小结
《竹影》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框字注音
参差___、___ 收藏_ 惬意___ 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 弥漫___ 姿态___ 水门汀__
二、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
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主要有三处:)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读探究:
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
画”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4、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竹影》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
让同学将课外积累的关于“惜时”的名句讲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并给予评价。
二、导语
……此处隐藏17394个字……习了本文,你能说说中国画与西洋画有何不同吗?【教学反思】
略
《竹影》教学设计14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P128注释1 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 重点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难画在哪里?(第5段)(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竹影》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
1、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2、在文学中体会艺术的美,在艺术中体会文学的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讨论;比较阅读;提问;点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是“瞻瞻的车㈡脚踏车”;一幅是“瞻瞻的黄包车”。这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二、学生简介作者丰子恺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朗读新字词:
qiè tīng cēn cī piě zhàn chán
惬意 水门汀 参差不齐 撇 蘸 口头禅
(过渡:生字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还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认真的读了课文,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2、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课文,体验趣与美
1、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哪两个方面来进行?你对这两个方面是怎么认识的?
一方面:竹是否难画的问题;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
五、欣赏
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富有想象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把我们带入了艺术的殿堂,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爸爸和孩子们的谈话涉及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中外名画,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师:明确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那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刚才的图画,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深的领悟。 (重播图画)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主旨;赏析了文章的语言;欣赏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魅力。文章中那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使我禁不住产生了联想。
六、比较阅读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许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题目是──《童趣》,谁能说出《童趣》中讲述了几件有趣的事?
学生答:将蚊子比作“群鹤舞于空中”、“鹤立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们试着来比较一下本文与《童趣》的异同。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明确:
相同点:1、都表现了童真、童趣。
2、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1、《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
2、《童》注重想象、联想;《竹》注重审美。
教师小结: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主旨、选材、语言、手法的比较,达到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日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延伸
感受了作家童年时的童真童趣,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
让我们走进童年,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八、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我们要细心品味自己的生活,学会欣赏美。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把罗丹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作业
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写一篇短文,充分体现童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