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1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是早已家喻户晓的道理。可是这一句话刺中了多少人的心,让多少人感到愧疚与悔恨?有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眼前会出现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情景:一是出手富贵的年轻儿女们正在歌舞厅里花天酒地,大摆筵席庆贺;二是饱经风霜的年迈父母们却在家中已白发苍颜,孤单落寞度日。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孝道吗?
就在昨天周五时,我们的班主任徐老师给我们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被评为“最美孝心少年”的有:黄凤、赵文龙、吴林香、徐沁烨、林章玉与何秀巡、高雨欣、路玉亭、龙花、邵帅、王芹秀。看完之后,我感触颇深。我认为那几位孝心少年就是最美的人。他们的美,不是外表的美,是令人赞叹的心灵美;他们的美,不是敷衍的主张做事,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的孝道美。他们比我们更懂得一种担当与责任。在他们与我们当中,无不亚于都有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令父母们百般操心。但是,我们尽到了自己应尽的姐姐哥哥的责任了吗?则不然,这几位孝心少年中的几位也都有着弟弟妹妹。他们却不像我们,而是帮着父母分担着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这就是一种担当责任的表现。
在这么多位最美孝心少年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重庆女孩吴林香了。林香今年才十四岁,面对肺癌晚期的妈妈,全身瘫痪的外婆,右手残疾的外公和乳臭味干的弟弟,她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她本来是不爱笑的,但自从妈妈被查出与病后,她才慢慢学会笑。因为她从一本书上看到:微笑能够给人带来力量。于是她爱笑了。可是一到夜深人静时,林香却会独自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夜晚,她点起蜡烛开始做作业,借着微弱的烛光,学习起来。林香经受住了人生的考验,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她不畏艰难、苦中求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夜晚11点多才入睡。尽管再苦再累,她的脸上还是时常保持着微笑。后来,她的妈妈病情加重,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她说,她想长大了当个医生,为别人看病,让更多家庭幸福快乐。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努力着。而如今,林香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看妈妈一能够眼······
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也说:观“孝”这个字,老在上,字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给人类定下了一个规矩,这就是孝的内涵。“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令我们潸然泪下的,是那几位与我们一般大小的,把孝心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一个个被艰苦生活所磨练的坚强少年。的确,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恪守的职责。我们不能等到长大有能力以后才懂得去孝,而要从现在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好我们所应尽的义务吧!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2孝是什么?孝是严寒里的太阳,温暖人心;孝是炎炎夏日的一汪清泉,带给人们清凉舒适;孝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那座大山,带给人们依靠……让我们播放孝的协奏曲,进入《最美孝心少年》的篇章。
——卷首语
第一篇章
伴随着“众里寻你”的歌声,《最美孝心少年》的帷幕徐徐拉开。这次的孝心少年分别是:王丹、张俊两兄弟、梁蓉、许卓婧、游柘楠、袁德旗、向娜、吴金棋。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领略了孝的真谛,演奏了孝的协奏曲!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小提琴女孩——许卓婧。6岁时,她的母亲患上了癌症,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为此,她的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小卓婧毅然地撑起了这个家。然而,在支撑这个家的同时,小卓婧也努力地挤出时间来学习小提琴……
第二篇章
看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看看许卓婧,再看看我,每天都是妈妈在给我洗衣做饭,我很少主动提出要帮忙做家务。不仅如此,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便向爸爸妈妈发脾气。现在想想,发现自己做得如此糟糕,甚至不如古代的孩童。比如黄香,她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于是她将所有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十分寒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子里,等到将父亲被子暖和后,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子里睡觉。
从我们入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成才,先成人!”如果一个人不学会做人,那么他又如何学习知识呢?百善孝为先,做人便从“孝”开始吧。父母用他们将近半辈子的心血抚养了我们,而我们只需要用简单的行动来报答他们,难道这点小小的回报我们都做不到吗?
我相信,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能尽自己所能,尽自己所力,和身边的榜样一样,为自己的孝心谱写一份满意的篇章。
第三篇章
《说文解字》里对“孝”字的解释是这样:“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难道这个解释不足以表现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吗?孝,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啊!有了它,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会美好,国家才会富强!孝是一个音符,如果这样的音符能遍布全球,汇成一首歌曲,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十分美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孝,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孝心,如寒冬腊月里的太阳,炎炎夏日里的清泉,只要我们每人谱写一个孝的音符,一定能汇成孝的最美协奏曲!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3这是一个女孩的故事。
黄凤,女,汉族,19xx年2月生,安徽省xx县第二中学学生。
从6岁起,黄凤就承担起照顾全身瘫痪的父亲和双目几近失明的奶奶的重任。20xx年,她用自制板车拉着父亲在北京寻医问诊,感动众多网友,被称为“板车女孩”。
黄凤6岁时,爸爸黄志仁颈髓严重损伤,全身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几个月后,黄凤的妈妈与丈夫离婚,家中只剩下年幼的黄凤、年迈失明的奶奶和高位截瘫的黄志仁。小黄凤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无数个早晨和傍晚,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时,黄凤却在为照顾奶奶和爸爸饮食起居而忙碌着。她踩着小板凳在灶台旁炒菜、煮饭,给爸爸喂饭、擦拭、按摩、翻身。在给爸爸翻身时,小黄凤力气不够,她就用头顶,用牙咬着衣服拽。这么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爸爸身上从来没有过一块褥疮。冰冷的冬天,小黄凤要在水井旁搓洗父亲换下来的衣服,冻得受不了就甩甩手、哈哈气再接着洗。即使祖孙三人生活极其窘迫,坚强的小黄凤始终没有改变为爸爸治病的愿望。
20xx年5月,黄凤找乡亲帮忙焊了一张带轮子的大铁床,带着奶奶和全家仅有的27元积蓄,踏上了赴上海为父求医的路程。从村子到县城崎岖不平的25公里山路,黄凤从早晨一直推到下午五点多。在好心人帮助下,祖孙三人终于到达了上海。她四处打听给父亲治病的医院,没有钱住旅馆,全家就在天桥下栖身。没有钱吃饭,就在路边乞讨填饱肚子。在寒冷雨夜里,三人合盖从家里带来的被子。从火车站到医院,黄凤推着沉重的铁板车,整整走了五天,但最终没能实现为爸爸治病的愿望。20xx年7月,黄凤 ……此处隐藏8793个字……住在出租屋里,虽不富裕,但也曾和千千万万三口之家一样,普通而幸福。然而,这一切在她十岁那年遭受巨大冲击——杨小婷不幸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十岁的她,从此以医院为家,小小年纪便经历病痛的折磨。但生性乐观、坚强的杨小婷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渴望,积极地面对病魔,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病情也一度得到缓解。不过,治疗白血病花费巨大。几十万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陷入困境。经济上虽然困难,但杨小婷的父母并未想过放弃。20xx年杨小婷病情复发,父母生下了弟弟杨超,本以为可以用脐带血救治小婷,但配型失败。顽强而乐观的杨小婷强忍痛苦,坚持放疗化疗,几经复发,病情才终于得到控制。谈起自己治病的经历和家里现在的情况,杨小婷说:“日子再苦,也要咬紧牙关去过呀!
然而,厄运再度降临于这个家庭。20xx年,年仅2岁的弟弟杨超被查出同样患有白血病,而且病情更为严重,必须接受骨髓移植才能活下去。之前的外债还未偿清,新的巨额治疗费用又压了过来,将杨小婷一家压得喘不过气。杨小婷父亲从事电动车维修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每月收入仅两三千元,而这部分钱完全要用于弟弟日常治疗。而为了照顾弟弟,原本打工的母亲已经完全脱产,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
14岁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杨小婷毫不迟疑,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担辛劳。据悉,杨超每周要去医院三四次,全程由母亲陪伴。于是家里的家务事全部落在杨小婷肩上。她学会熟练地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学会买菜做饭。每次买菜,为了节约些钱,她都会到稍远的地方去采购。母亲带着弟弟去医院的日子,小婷都把饭菜装进保温桶,及时地送去。杨小婷笑着说:“我是他姐姐啊,他是我弟弟,我当然要照顾他嘛,应该的。”为了逗弟弟开心,杨小婷还掌握了一些手工技艺,不时会做些气球之类的小玩具带给弟弟及其病房里的其他孩子,深受欢迎。
因为长期跑医院推销口罩,小婷成为很多儿童白血病病友的“知心姐姐”,她常用自己战胜病魔的经历鼓励这些小病友,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和欢笑。杨小婷的乐观和微笑、热情与努力渐渐为人所知,引来社会各界的称赞和关心。目前,在政府和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弟弟杨超成功移植了骨髓,医疗费用也得到了解决。我真替杨小婷姐姐高兴!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14虽然眼睛盯着屏幕,但又似乎真的做了一场梦,醒来时,我已经看到了她的笑脸。哦,她是梁维月,我揉了揉有点湿润的眼睛。
我看着她笑,笑中,有点忧虑,有点自豪,也有点希望。那笑,包含着她的故事,也包含着她的未来。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工作中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为了能给家里挣点零花钱,梁维月常去打零工。中午收工回家,梁维月总要先把饭菜喂给爸爸吃,因为高位瘫痪,爸爸常常将饭菜吐出,而维月总是等到爸爸吃饱后自己才吃。
我还依稀记得她的梦:梦中是能站起来的爸爸与能听到声音的弟弟,梦中明明站着她自己,可似乎不是为自己而梦。我欣赏她的毅力,感叹她的坚强,也许还有一点同情,虽然我知道,她从未怜悯过自己。
我想她拿到奖杯,还想着弟弟吧,弟弟的耳朵康复,是她的梦。以前我不解,何必要甘愿受苦?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她身上背负着亲情与责任,背负着一个舍不得放下的梦想。而那梦想,会开花,开在她的生活中,也开在她的心田。艰难、困苦、悲伤,泪水早已不是阻止梦想开花的风雨,因为,种下梦,便会看到希望。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懒惰的人,很少帮父母干家务,而梁维月,这个正在青春年华之期的十六岁少女,却让我明白:世界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味的孝心。相比之下,自己往往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退缩,就放弃,就因为难过与烦恼而选择逃避。但梁维月没有,面对生活这个面目狰狞的魔鬼,她毫不犹豫地迎了上去,她也曾感到伤心难过,曾觉得力不从心,但她并不认为这是逃避困难的理由,她的心一直向着风雨后的绚烂的彩虹。
人生很短,转瞬即逝,但生活中的希望无处不在。我们不会经历梁维月所经历过的风雨,但我们却不能没有梦想,也许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会有绊倒我们的石块与拦住我们的树枝,但我们有父母和伙伴,但面对挫折的远远不止自己一个人。当我远远地遥望梦想,其实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了,不要因为破土的只是一株嫩芽就忽视它。
只要用心灌溉自己的梦,梦就会不再遥不可及,前行的路上,那一双双眼睛,有神的,明媚的,灿烂的,温和的,它们都目送着你前行,点燃心灵的灯,让你看到,梦想会开花。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15昨晚,在泪眼朦胧中观看《中国最美孝心少年》。今天上午,又和同学们二度观看了此片。在同学们的一片抽泣声中,依然还有自己的哽咽声。是什么让我们泪脸满面?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就屡遭磨难,令我们心疼不已;还是他们面对不幸的态度,勇敢乐观,让我们唏嘘赞叹。也许兼而有之吧!感触良久,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概括,还是:不幸是化了妆的幸福更贴切。
这些孩子们要说不幸真是人生的大不幸:家庭贫困,父母离异,仅有的一位亲人还有得了大病,不是癌症,就是白血病 (除了11岁就和残疾的母亲买烧烤的高雨欣),而他们都还是少年,遇到凡此种种,都还不满14周岁。但凡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像他们这样都还是撒娇的年龄啊!可是这些孩子们,却用他们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要,采茶叶,背玉米,讨价还价,换钱买药;要,一次40多斤重,来回一个多小时,一天7,8趟的挑水;要,两年如一日,不停地奔跑,坚持为别人送票,来延续母亲的生命。要,告诫自己:虽然晕血晕针,但为了母亲,为了骨髓移植,就不怕不怕......有时候,物质的贫困就够折磨人的了,可是,和精神的折磨比起来,那又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家里出了如此的难事,没有人和你分担,你还得反过来照顾他们,安慰他们。而他们的身体大多每况愈下,最终的结果还是人财两空。你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还要为了这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拼命。你怕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又不得不面对,所以,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常常活在担忧恐惧中是他们最大的折磨。每念及此,我就深感命运弄人,造化残忍。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它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你先是勇敢的面对了,然后努力微笑着应付,咬着牙坚持 。突然,某一天,“不幸”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不忍卖出去的十字绣《旭日东升》又物归原主者有之;淘气的小弟长成小男子汉者有之;辍学的孩子也有实现当主持人的梦者有之;每天接送母亲透析功课也没落下多少者有之;骨髓移植成功母亲又回到了自己身边者有之......的确,不幸真是“化了妆”的幸福。
不仅如此,还有种种: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忙问药,助其一臂之力;慷慨解囊,予以鼎力相助;私下谈心,给以精神慰藉。更有甚者,列其姓名于中华大地之上,万众瞩目,心向往之,并进而效仿,种植孝心,结出善果,称雄一方,未为不可。由是观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不论男女,不分长幼。美哉!我中华之少年,幸哉!我少年之中华。
文档为doc格式